一周法律资讯(7.4-7.10)
发布时间:2022.07.28点击次数:571
01 深圳:“生前预嘱”具有法律效力,患者可事先自主安排
日前,深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修订稿,在全国首次将患者“临终决定权”——生前预嘱写入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五年后的这次修订被形容为2.0版,将于2023年1月1日施行。
此次深圳新修订的《医疗条例》,对于“生前预嘱”设置了专门规定,根据第七十八条规定:收到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提供具备下列条件的患者生前预嘱的,医疗机构在患者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者临终时实施医疗措施,应当尊重患者生前预嘱的意思表示:
(一)有采取或者不采取插管、心肺复苏等创伤性抢救措施,使用或者不使用生命支持系统,进行或者不进行原发疾病的延续性治疗等的明确意思表示;
(二)经公证或者有两名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且见证人不得为参与救治患者的医疗卫生人员;
(三)采用书面或者录音录像的方式,除经公证的外,采用书面方式的,应当由立预嘱人和见证人签名并注明时间;采用录音录像方式的,应当记录立预嘱人和见证人的姓名或者肖像以及时间。
7月5日,深圳市人大召开法规解读会,首次对修订后的《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进行公开解读,并对“生前预嘱”等热点进行了回应。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林正茂:有三个要点值得注意:第一,特别强调在患者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者临终时。“这是个医学判断,不是自己认为或者是别人认为,而是由医疗机构作出的医学判断。”第二,是否采取什么样的医疗措施,并不是不采取医疗措施。“它实际上是限于采取或者不采取插管、心脏复苏这种创伤性抢救措施,使用或者不使用生命支持系统,进行或者不进行原发疾病的延续性治疗等。”第三,对于患者的生前预嘱,医疗机构应当予以尊重。“不等于是一定要按照生前预嘱来执行,首先患者他可能会对生前预嘱进行反悔,这个时候撤回原先的决定,也是尊重他的意思。”最终决定权还是要按照诊疗规范依法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同意。
01
02 “看得见,摸不着”的NFT数字藏品版权如何保护?
NFT数字藏品发行日渐火热,也暴露出侵权等问题。“看得见,摸不着”的NFT数字藏品,版权如何得到有效保护?
日前,由中国版权协会在京主办的“NFT数字藏品著作权问题研讨会”上,专家表示,NFT数字藏品走红背后,版权合规问题亟待规范。
什么是NFT?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通证)能够记录特定客体的初始发行者、发行日期以及未来每一次流转信息。每一件数字音乐、数字图像等数字作品均具有被标记的唯一“身份”,NFT就是验明其真实身份的“钥匙”。
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指出,随着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发展,对版权保护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通过新技术有效进行NFT数字藏品的版权确权,成为摆在相关发行平台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抓住机会,紧跟时代,站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数字发展的前沿来关注技术进步对社会、对版权将产生的影响,要秉持这一宗旨来探讨NFT数字藏品中涉及的版权问题。”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王迁认为,作品上传到交易平台,“铸造”成NFT数字作品供大家浏览,这个行为既是复制又是信息网络传播。对于未经许可制造和提供作品在线浏览而言,法院可以判决停止侵权,其中包括销毁服务器上的侵权复制件,以保障著作权人的利益。如果NFT作品因侵权被法院判决销毁,最终购买者就不可能再转手,此时“铸造者”要对最终购买者承担违约责任。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孔祥俊表示,NFT数字作品的交易平台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网络服务提供者,另一方面是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对于数字作品在电子商务平台传播,在法律适用上除了适用著作权法以外,电子商务法也可以适用。
“数字作品无论是在自身交易平台进行交易,还是第三方交易服务平台进行交易,都应纳入网络出版的监管范围,要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合法经营。”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丛立先认为,发行平台要承担起技术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和金融安全的法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法官秦元明指出,电子证据是法定的证据类型之一,人民法院对待区块链的取证、存证采取的是积极开放的态度,鼓励当事人能够采取这样新的技术去举证,提高举证能力。通过区块链等方式保存固定和提交证据,有利于解决举证难问题。
北京中版链科技有限公司创新研发中心负责人田新文表示,区块链技术在版权领域具有非常丰富的应用场景,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版权确权问题,提高确权维权的效率,极大降低版权保护和版权交易的成本。
今年4月20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原告奇策公司与被告某科技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一案,并当庭宣判:被告立即删除经营的“元宇宙”平台上发布的“胖虎打疫苗”NFT作品,同时赔偿奇策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合计4000元。
杭州互联网法院互联网审判二庭副庭长叶胜男以此案为例,从司法审判角度针对NFT数字藏品发行中的版权问题进行了分析。她表示,被告作为NFT数字作品交易服务平台,未尽到审查注意义务,存在主观过错,其行为已构成帮助侵权。NFT数字作品交易平台应承担更高的审查注意义务。不仅需要履行一般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还应当建立一套知识产权审查机制,对平台上交易的NFT作品的著作权作初步审查,否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专家建议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版权存证,实现初步确权,并出台完善从使用、开发、维权、调解到交易的全产业链的技术解决方案。
02
03 高温津贴争议,究竟该由谁来举证?